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心理·文化·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三维向度
柏路,乔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14-22.  
摘要116)   HTML3)    PDF (1039KB)(211)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括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和信仰生活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心理生活的重要基石,能够纾解中心失焦、心理失序和心态失衡等心理陷阱,进而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文化生活的价值标尺,能够调节文化供给、文化享有与文化交往的内在矛盾与瓶颈问题,从而确保文化生活的充实丰盈、和谐有序和自信状态;作为信仰生活的意义支撑,能够回应社会转型期中的信仰问题,继而形塑信仰生活的理性认知、精神自觉和惯习图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推进路径1
徐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5-13.  
摘要85)   HTML1)    PDF (1055KB)(234)   

唯物史观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指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解读范式。从现实的人的现实历史出发,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三个维度,批判性地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历史逻辑与和平发展的推进路径。从外在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接续;从内在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从价值性看,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自然生态良好的三位一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
孙文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23-33.  
摘要84)   HTML1)    PDF (1044KB)(24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一方面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之上,另一方面包含了伟大的理论创新并为未来法治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法治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新时代面临新问题,我们需要结合新形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和逻辑,不断总结和推广在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取得的宝贵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深刻的历史性和实践性作为根基,同时在政治性和规范性的关系协调中坚持党的领导,最终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兼顾改革和法治,在整体推进的前提下突破重点,并综合运用各种治理工具,实现国家社会人民利益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价值·要义·路径: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劳动价值观培育1
宋吉玲,杨怡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41-50.  
摘要67)   HTML0)    PDF (1053KB)(201)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劳动价值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共同富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劳动价值观培育能够为共同富裕何以可能提供理论指引、何以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何以推进提供方向引领。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劳动价值观培育,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为基本内容,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依托,以人的发展与共同富裕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明确重要地位、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培育活力、强化物质保障四个层面着手,在价值凸显与问题呈现中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劳动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新中国成立初期清华大学政治“大课”模式探索及其启示1
李玉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81-90.  
摘要65)   HTML0)    PDF (1082KB)(200)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改革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一项关键举措。新中国成立初期,清华大学基于国情、校情和学情,整合教学资源成立“大课”委员会,探索政治“大课”教学方案,结合“大课”演讲、班会讨论、小组讨论、学期总结、课后实践等方式,推动革命历史、政治理论进入课堂,增进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开设政治“大课”,是清华大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政治理论课建设和革新教学制度的开端,也是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亦为新时代建设“大思政课”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历史经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神圣家族》中群众史观的逻辑论证
谭兴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72-80.  
摘要62)   HTML0)    PDF (1040KB)(246)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阐发群众史观的理论原点。《神圣家族》中群众史观的论证逻辑与“神圣家族”讽喻的三重批判逻辑具有同构性:第一,“神圣家族”隐喻的宗教批判逻辑推翻了概念较之于现实的绝对地位,戳穿了精神创造历史的谎言,进而打破了所谓基于创造批判精神来确定历史创造者的标准,与之对应,也就消解了精神与群众的对立;第二,“神圣家族”隐喻的政治批判逻辑重释国家与群众的关系,指出生活在去宗教的世俗国家中的个人虽然可以在政治层面摆脱宗教束缚,进而作为虚构的政治国家成员获得抽象的形式自由,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依然无法逃脱被压迫的不自由状态;第三,“神圣家族”隐喻的经济学批判逻辑揭露了道德教化论和阶级调和论的思辨本质,反对离开社会经济基础空谈所谓思想变革,指出消除群众贫苦处境的根本路径是消灭私有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马克思恩格斯宣传教育工作的“时、度、效”论析1
侯鉴洋,张澍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62-71.  
摘要59)   HTML0)    PDF (1082KB)(190)   

在无产阶级宣传教育工作中,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因时而动、张弛有度、务求实效,实现了宣传教育工作“时、度、效”的有机统一。在时机选择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根据时事及时开展宣传工作,充分利用舆论,抢占思想宣传阵地,并适时选取最有效的传播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在尺度把握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在与官方许可的斗争中争取最大的宣传自由,在通俗易懂的前提下加深教育内容的理论感,在坚守原则的基础上尽力满足宣传教育对象的需要,在坚持灌输的基础上采取温和的启发式教育。在务求实效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始终追求无产阶级宣传教育短期效果与长期效果、直接效果与间接效果、显性效果与隐性效果的辩证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精神1
李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51-61.  
摘要58)   HTML0)    PDF (1063KB)(213)   

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演进,全球性问题亟待国际伦理精神的出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要求,为解答世界之问提供了精神哲学之道,为人类创新性地治理全球性风险指引了科学进路,蕴含丰富的国际伦理精神。从哲学层面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精神,主要体现为民生伦理、责任伦理、美德伦理、合作伦理、发展伦理的精神,回应了人类对幸福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了责任赤字,为构建人类责任共同体提供了践覆义务的精神之道;破解了信任赤字,为消解全球信任危机、弘扬信任美德提供了路径;破解了合作赤字,为推行正和博弈的治理范式提供了伦理范导;破解了发展赤字,为倡导公正性全球发展模式、实现美善发展的真实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意蕴与着力点1
方兰欣,郑永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30-38.  
摘要57)   HTML0)    PDF (972KB)(18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少到知多、由知到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的复杂系统和循序渐进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经过长期酝酿、凝练阐释、弘扬传播、由知到行进入新阶段。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外化于行、广泛践行,是新阶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新要求。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任重道远,更好构筑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需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行聚力、汇聚民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兼顾广度和深度,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土化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制度化融入法治实践,规范化融入社会治理,常态化融入学校教育,生活化融入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人民群众是雷锋精神的创造者1
田鹏颖,英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34-40.  
摘要57)   HTML0)    PDF (1032KB)(182)   

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雷锋精神虽然以雷锋命名,但在唯物史观视野中,其创造者并不单指雷锋个人,还包括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雷锋精神的生产、传承、转化、创新的主体都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大人民群众。这为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等重要论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基础、实践基础、学理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价值定位与教学应用1
王宁宁,肖红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91-100.  
摘要54)   HTML0)    PDF (1046KB)(238)   

红色资源与思政课之间具有重要的交互价值:一方面,红色资源可延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认同感;另一方面,思政课对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价值、弘扬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阵地和渠道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思政价值,在课程中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精神,要坚持守正创新方法论,突出政治性,用学术讲政治;突出创新性,让红色资源时刻在场;突出整体性,构建连续一贯的红色语境。在二者交互价值作用的发挥中,红色资源进思政课是第一位的,要深入挖掘运用好红色资源,使其有机融入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讲好历史、讲清逻辑、讲明道理,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全面贯彻一体化理念探讨1
杜帮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59-67.  
摘要47)   HTML0)    PDF (1024KB)(178)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上。各学段各门课的一线教师应具备宏观视野和系统思维,自觉树立一体化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一体化理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全面贯彻一体化理念,既要聚焦课程内部,又要着眼于课程之间。就课程内部而言,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一个有机整体,二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本课程的一条逻辑主线;就课程之间而言,一要瞻前顾后、承前启后,把握本阶段与前后阶段思政课相关内容的衔接,二要左顾右盼、密切配合,处理好与本阶段其他思政课相关内容的关系,以及与高校课程思政相协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1
吴潜涛,潘一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5-17.  
摘要47)   HTML0)    PDF (1046KB)(216)   

新时代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经历了从“广泛弘扬”到“广泛传播”再到“广泛践行”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律性认识得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不断丰富。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践行理念、践行领域、践行过程与践行成果的广泛性,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大功夫、硬功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生态诚信的培育路径研究1
孙淑文,卜建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71-81.  
摘要47)   HTML0)    PDF (992KB)(184)   

生态诚信根植于生态实践的道德要求。培育和践行生态诚信,是生态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审视培育和践行生态诚信对人的需求、能力、社会关系以及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探析法规、行政监管、经济手段和教育宣传等多个维度培育和践行生态诚信的途径和方法,对于推进生态诚信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列宁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发展阶段、基本内容与当代启示1
袁银传,康兰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39-49.  
摘要46)   HTML0)    PDF (1035KB)(215)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阶段性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新需求,结合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批判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科学理论。基本内容包括:坚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导向的教育原则,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与社会主义现实教育相结合,阐释社会主义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的科学内涵。列宁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共识,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先进典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载体1
金莉黎,顾钰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77-86.  
摘要45)   HTML0)    PDF (1038KB)(64)   

先进典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资源,选树、宣传、学习先进典型的过程,可以有效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渠道。树立先进典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过程中,具有具象化核心价值理念、强化认可度、彰显精神实质的独特价值。以树立先进典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需要扩大先进典型选树范围,拓宽主体的榜样视野;完善先进典型奖励制度,激发主体的内在动力;创新先进典型宣传路径,提高主体的认同程度;分层分类学习先进典型,提升主体的精神追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逻辑理路1
蔡中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39-49.  
摘要44)   HTML0)    PDF (1043KB)(187)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具凝聚力的精神标志和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在逻辑起点上,坚持时代问题和中国问题的价值审视;在逻辑主线上,聚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在逻辑展开上,明确“五个必须”的系统要求;在逻辑主体上,强调多元主体的协同发力;在逻辑思维上,注重运用整体思维、创新思维与辩证思维;在逻辑归宿上,指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深入探讨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逻辑理路,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凝聚社会共识、振奋民族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价值指南1
孙伟平,贺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15-19.  
摘要42)   HTML0)    PDF (975KB)(2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凝练提出的,是马克思共产主义价值观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福祉,需要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它们在双向互动中丰富发展,成为引领中国与世界发展的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列宁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方略论析
贺敬垒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50-61.  
摘要41)   HTML0)    PDF (1007KB)(178)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也是将马克思主义道德教育原则同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使命相结合,从理论与实践互动维度对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问题展开深入探索的理论家。他围绕经济文化落后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推进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实践,以培育具有全面发展、受到全面训练、会做一切工作、能够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新一代人问题,展开系统探索并形成了一系列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方略思想,集中体现为:坚持以群众为主体,积极发动群众投身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事业;坚持目标导向,深谙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求;坚持破旧立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环境建设;坚持系统思维,科学统筹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实践布局;坚持科学引领,强化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与组织示范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答好爱国主义“三问”的三维探析1
陶倩,李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20-30.  
摘要41)   HTML0)    PDF (1077KB)(198)   

爱国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永恒话题,爱国主义是支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是激励一代代中国人民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向前进的历史导向。第一,答好爱国主义“三问”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严峻复杂挑战、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第二,在回答“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的过程中,科学把握爱国主义“三问”的深刻内涵;第三,在深化爱国主义认知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优化爱国主义行为教育的过程中,答好爱国主义“三问”,培养具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固本培元统一意志、凝心铸魂团结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ChatGPT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风险及应对策略1
阮一帆,王智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50-58.  
摘要41)   HTML0)    PDF (1059KB)(207)   

ChatGPT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模型,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资源、充实教育内容、优化教育技术,但也可能产生规范失控、关系失衡、认知失准等不同维度的伦理风险。通过分析ChatGPT之于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风险的成因,发现其面临的风险既可能来自应用主体层面技术伦理意识淡薄,也可能来自应用技术层面对教育伦理的僭越,还可能来自应用价值层面对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影响力的钝化。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既要以法为据,完善技术伦理风险防范制度,也要以人为本,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同时还要以道驭术,实现核心价值观对技术的有效规制,做好ChatGPT伦理风险的整体性应对,为思想政治教育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内涵式发展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的五重结构模式探索
肖巍,钟玉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82-92.  
摘要38)   HTML0)    PDF (1018KB)(7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行动指南,内涵式发展要求思政课建设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铸魂育人的根本价值取向,以优化教学结构模式作为方法路径,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改革目的。2022年秋季,清华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某教学团队进行大班授课、专题作业、小班讨论、大班翻转以及讲评交流五重结构模式的教学改革试验,以开展课程深度对话、坚持问题导向和建设教学共同体三条路径切实提升“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亲和力、理论性和针对性,打造联结师生、供需一致、教研结合的思政课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以系统观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田鹏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18-23.  
摘要37)   HTML0)    PDF (964KB)(20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价值目标的有机统一体,三者之间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系统思维把握践行内容的整体性、践行领域的相关性、践行途径的多元性、践行主体的全面性,从而构建国家价值引领、社会价值规约、个人价值选择的多维互动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研究回眸与前瞻1
林伯海,杨香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87-96.  
摘要36)   HTML0)    PDF (1055KB)(194)   

全人类共同价值正日益成为我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学者们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世界历史理论、交往实践理论探究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唯物史观基础;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论、认识论分析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辩证唯物论基础;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同体理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探讨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基础。总的来说,学界对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的研究还存在“三多三少”问题,未来应增强研究的整体性、平衡性、针对性,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提供学理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1
王永友,胡義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5-14.  
摘要36)   HTML0)    PDF (1057KB)(187)   

党的二十大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出发,明确提出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是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能够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强精神动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伟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中实现统一。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理论武装铸魂育人、坚持价值引领立德树人、坚持文艺创作用情感人、坚持舆论引导成风化人,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与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论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三重逻辑1
徐秉国,于丽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31-38.  
摘要34)   HTML0)    PDF (1011KB)(18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在高校,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和关键在于把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理论逻辑上,就爱国主义蕴含的本质要求,阐明爱国必须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历史逻辑上,就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进程,阐明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在实践逻辑上,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阐明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实践基础和重大成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郑小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62-70.  
摘要32)   HTML0)    PDF (999KB)(195)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具有历史积淀深厚、内容博大精深、注重知行合一、价值导向鲜明等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根源,二者高度契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用马克思主义为其赋魂,分清传统思想理念中的精华和糟粕,适应时代要求,坚持经世致用,突出创新创造,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家国情怀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1
黄清涛,汪永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3): 68-76.  
摘要32)   HTML0)    PDF (1047KB)(180)   

家国情怀源自人们对家国的生命感悟,是主体对家国共同体的感念、认同、维护,并推动国家发展的价值理念,包括家庭美满、国家富强的价值追求,立身行道、经邦济世的社会担当,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等内容。家国情怀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奠定了认同基础,提供了伦理支撑与天然载体。依托家国情怀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发掘整理家国情怀的文化资源,厚植家国情怀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肥沃土壤;推动家庭、学校、社会、政府等多主体参与,构建家国情怀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互动机制;打造知、情、意、行四维一体链条,贯通家国情怀助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现实价值与实践路径1
吴云志,李子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93-100.  
摘要30)   HTML0)    PDF (967KB)(191)   

红色文化作为极富中国特色、蕴含崇高理想信念、承载厚重历史文化内核的先进文化,具有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所需要的独特属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既是适应学生认知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增强学生信仰认同度的必要举措,更是突破信仰教育困境的关键选择。创造性地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体系,要以深度融合红色资源夯实信仰教育基础,以引入新媒体矩阵传播方式把握信仰教育主导权,以构建多层次育人队伍提升融合发展韧性,以打通红色实践教学渠道强化信仰教育厚重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如何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高度契合性
庞立生,常宏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24-29.  
摘要29)   HTML0)    PDF (928KB)(13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的重要论断。这一论断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关系的本质界定,是从价值观层面对二者高度契合性作出的重大理论判断,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中实现的理论发现和思想升华,表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内在的前提和深厚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