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马克思主义教育场馆建设刻不容缓
杨金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 2 (3): 19-27.   DOI: 101350D-2016-3-003
摘要237)   HTML0)    PDF (1066KB)(868)   

马克思主义教育场馆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基础,在我国当前乃至未来的长远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党和政府应当大力加强这一工作,抓住纪念马克思200周年诞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机,乘着新一轮城镇化建设的机遇,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研究,把马克思主义教育场馆建设纳入城镇化建设规划。推进马克思主义教育场馆建设应明确其性质、特点和功能定位,处理好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文化发展多样性等多重关系;应充分借鉴国内外精神支柱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场馆建设为重点,同时加强经典、教师、受众、形象、礼仪等方面的建设工作,把精神支柱载体建设工作当作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来推进,以此打造中华民族永久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1
冯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2, 8 (2): 34-46.  
摘要156)   HTML0)    PDF (2837KB)(414)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自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Python技术对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自2015年以来关于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相关言论进行数据抓取,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卷积神经网络的机器学习方法对其整体认同趋势、信息扩散和分布特征、主题情感态度、场域网络结构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显示,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国际认同在整体上呈现出阶梯式上升趋势,在结构上经历了价值生成、传播扩散的阶段,正处于并将长期在内化认同阶段波动。其中,关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价值理念的认同态度呈现一定分化,且扩散网络结构稀疏,用户主体联系不够紧密,主要挑战来自地缘政治冲突和文化差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对虚无主义的批判*
张有奎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 3 (2): 13-19.   DOI: 101350D-2017-2-002
摘要253)   HTML0)    PDF (988KB)(721)   

虚无主义是现代社会的思想病症,努力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当代中国也已出现它的诸多征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历史性与永恒性的统一、世俗性与神圣性的统一,它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价值虚无主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算法推荐视域下的青年价值观塑造:风险挑战与优化策略*
张特,闫方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2, 8 (5): 32-41.  
摘要307)   HTML0)    PDF (1060KB)(391)   

数字媒介时代,算法推荐技术因其具有能够满足青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高效化定位、延伸化认知等特点得以迅速发展,成为形塑青年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范式,算法推荐给青年价值观塑造带来了风险挑战:资本操控与广告推送导致消费观念异化,过滤气泡与信息茧房造成认知结构圈层化,“流量至上”与“娱乐至死”引发价值判断非理性化,虚假信息与政治谣言使得政治认同虚无化。对此,需要从算法推荐技术的生成、传播、接受、监督的全过程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价值观塑造的引导,探究算法推荐技术的策略优化与范式转型,以多维路径帮助青年群体应对算法风险、驾驭算法逻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三重维度1
朱红,戴秀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2, 8 (4): 43-51.  
摘要301)   HTML0)    PDF (968KB)(39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性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西方“普世价值”则具有帝国主义性质。在特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民性、民族性和自主性,西方“普世价值”则具有抽象性、模糊性和扩张性。在实践前景上,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践行西方“普世价值”则会令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受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时代考量1
张泽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 05 (04): 74-80.  
摘要200)   HTML0)    PDF (1007KB)(52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通过有效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方面进行了系统谋划,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何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历史坐标,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成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性命题。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和目标牵引,提升传播内容的引领性,加强传播手段的融合性,拓展传播场域的国际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当前我国公民职业道德状况的分析和建议1
郑小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 6 (1): 54-63.  
摘要563)   HTML0)    PDF (1159KB)(519)   

从2006年和2016年两次调查数据的比较来看,我国公民的职业道德状况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积极的变化,呈现出非常明显的改善趋势。与此同时,公民的职业道德现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职人群的敬业程度总体还不够高,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需要常抓不懈,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受访者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受访者在从业目的、从业态度上有较大差距,高收入群体的敬业程度与其社会地位还很不相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在公民职业道德的引导、培育、提高上,全社会要形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良好风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培育热爱劳动、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充分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尊严,注重发挥国家公务员、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知识分子等重点群体的示范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意蕴及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彭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 3 (1): 39-45.   DOI: 101350D-2017-1-005
摘要172)   HTML0)    PDF (1067KB)(1279)   

中华文明最基本的特点是以“德”作为价值核心。“士”是为引导人们修身进德而构拟的道德形象,并被赋予种种人格内涵。为天下而奋斗献身的担当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伟力。中华文明有着独特的文明模式,能够为人类提供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社会发展模式,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9. 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富强”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冯务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 2 (2): 46-53.   DOI: 101350D-2016-2-006
摘要388)   HTML0)    PDF (1043KB)(856)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它内在地包含着“富裕”与“强大”这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方面。社会主义的富裕应该是总体富裕与共同富裕的统一,是国富与民富的统一;社会主义的强大应该是国强与民强的统一,是硬实力强大与软实力强大的统一;社会主义的富强应该是富裕与强大的统一。实现社会主义的富强不仅要告别贫弱,而且要告别“富弱”和“贫强”这两种误区。“富强”是一个综合范畴而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富强的主体不仅包括国家,也应包括国民。“国富民强”和“民富国强”这两种惯常说法都不确切。尽管富强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它并不能涵盖其他价值观。富强尚未完全成为当前中国的现实状态,而是一种有待完成的价值期待。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神圣家族》中群众史观的逻辑论证
谭兴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72-80.  
摘要69)   HTML0)    PDF (1040KB)(297)   

《神圣家族》是马克思恩格斯阐发群众史观的理论原点。《神圣家族》中群众史观的论证逻辑与“神圣家族”讽喻的三重批判逻辑具有同构性:第一,“神圣家族”隐喻的宗教批判逻辑推翻了概念较之于现实的绝对地位,戳穿了精神创造历史的谎言,进而打破了所谓基于创造批判精神来确定历史创造者的标准,与之对应,也就消解了精神与群众的对立;第二,“神圣家族”隐喻的政治批判逻辑重释国家与群众的关系,指出生活在去宗教的世俗国家中的个人虽然可以在政治层面摆脱宗教束缚,进而作为虚构的政治国家成员获得抽象的形式自由,但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依然无法逃脱被压迫的不自由状态;第三,“神圣家族”隐喻的经济学批判逻辑揭露了道德教化论和阶级调和论的思辨本质,反对离开社会经济基础空谈所谓思想变革,指出消除群众贫苦处境的根本路径是消灭私有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构筑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学习习近平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论述
佘双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 3 (1): 5-14.   DOI: 101350D-2017-1-001
摘要151)   HTML0)    PDF (1115KB)(1160)   

2014年以来,习近平在各种不同场合、面对不同人群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充分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基本特征,指明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全党全国人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指导和示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抵制几种错误思潮
祝大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 2 (2): 83-89.   DOI: 101350D-2016-2-011
摘要229)   HTML0)    PDF (1007KB)(633)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问题意识,有针对性地抵制现实社会中流行的新自由主义、消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通过国家层面的价值追求抵制新自由主义的影响,通过社会层面的价值追求克服资本逻辑及其制造的虚假需求的影响,通过个人层面的价值追求防止金钱至上及市场交换伦理的侵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理论逻辑与实践理路
孙文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23-33.  
摘要91)   HTML1)    PDF (1044KB)(29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形成,一方面建立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伟大实践经验的总结之上,另一方面包含了伟大的理论创新并为未来法治建设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法治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新时代面临新问题,我们需要结合新形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内涵和逻辑,不断总结和推广在法治事业推进过程中取得的宝贵实践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深刻的历史性和实践性作为根基,同时在政治性和规范性的关系协调中坚持党的领导,最终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兼顾改革和法治,在整体推进的前提下突破重点,并综合运用各种治理工具,实现国家社会人民利益有机统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道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推进路径1
徐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5-13.  
摘要99)   HTML1)    PDF (1055KB)(285)   

唯物史观既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方法论指导,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哲学解读范式。从现实的人的现实历史出发,要求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统一三个维度,批判性地反思中国式现代化,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本历史逻辑与和平发展的推进路径。从外在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历史任务的接续;从内在性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从价值性看,中国式现代化符合中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社会生产发展、人民生活富裕、自然生态良好的三位一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也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心理·文化·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三维向度
柏路,乔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14-22.  
摘要128)   HTML4)    PDF (1039KB)(280)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包括心理生活、文化生活和信仰生活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心理生活的重要基石,能够纾解中心失焦、心理失序和心态失衡等心理陷阱,进而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作为文化生活的价值标尺,能够调节文化供给、文化享有与文化交往的内在矛盾与瓶颈问题,从而确保文化生活的充实丰盈、和谐有序和自信状态;作为信仰生活的意义支撑,能够回应社会转型期中的信仰问题,继而形塑信仰生活的理性认知、精神自觉和惯习图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红色资源在思政课中的价值定位与教学应用1
王宁宁,肖红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91-100.  
摘要64)   HTML0)    PDF (1046KB)(278)   

红色资源与思政课之间具有重要的交互价值:一方面,红色资源可延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和认同感;另一方面,思政课对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价值、弘扬红色精神具有重要的阵地和渠道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发挥好红色资源的思政价值,在课程中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精神,要坚持守正创新方法论,突出政治性,用学术讲政治;突出创新性,让红色资源时刻在场;突出整体性,构建连续一贯的红色语境。在二者交互价值作用的发挥中,红色资源进思政课是第一位的,要深入挖掘运用好红色资源,使其有机融入不同层次的课堂教学,讲好历史、讲清逻辑、讲明道理,切实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黄岩,杨海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1, 7 (5): 85-96.  
摘要277)   HTML0)    PDF (1120KB)(422)   

调查数据表明,当前大学生总体理想信念坚定,人生价值选择向上向好,人生态度积极进取,能够正确看待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但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消极价值观也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新时代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要注重统筹教育内容与对象,并通过夯实课堂教学主渠道、搭建社会实践真平台、营造宣传教育舆论场等多种途径,不断提升人生观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赋权与建构:美国公民教育变革的历史逻辑1
任志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 6 (1): 64-72.  
摘要658)   HTML0)    PDF (1167KB)(543)   

公民教育是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两百多年的历史沿革中,美国公民教育始终面临着赋权与建构两种逻辑上的矛盾和张力。赋权逻辑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描绘了一种“公民身份法定”的外塑性教育图景。建构逻辑则通过自下而上的公民参与,形成了一种融合知识、技能与品性于一体的公民身份。这两种逻辑在宏观教育战略和微观教育设计上存在巨大分野,同时又基于“为美国政治体制准备公民”的共识而呈现出和解与融通的态势。透过美国公民教育变革的历史逻辑,可以深刻把握美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演化的内在机理和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论《大纲》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批判及其意义*
袁久红,张艺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 1 (1): 87-92.   DOI: 101350D-2015-1-014
摘要296)   HTML0)    PDF (1178KB)(788)   

马克思在《大纲》中不仅深刻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阳”的一面———自由平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虚幻性,也揭示了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阴”的一面———货币拜物教———对资本主义精神世界的统治及其根源。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阴”“阳”两极深陷矛盾之中。废除资本主义及其拜物教,确立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将在新的社会组织方式基础上使人类的自由平等价值观获得彻底的发展,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马克思《大纲》中的价值批判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从情感维度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陈金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1, 7 (3): 16-19.  
摘要221)   HTML0)    PDF (887KB)(563)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个人主义和人性自私的理论失误——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林泰教授
林泰, 本刊编辑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 1 (1): 9-13.   DOI: 101350D-2015-1-002
摘要323)   HTML1)    PDF (1112KB)(125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60年来雷锋精神内涵拓展的历史过程、逻辑理路与基本经验1
陶倩,石玉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2, 8 (3): 53-68.  
摘要173)   HTML0)    PDF (1155KB)(301)   

雷锋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力量。雷锋精神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史中,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创新发展。60年来,雷锋精神在内涵拓展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遵循,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肥沃土壤,以中国革命精神为血脉根基,这是其经久不衰的理论基础。60年来,雷锋精神在内涵拓展中始终坚持以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坚持道德建设先进性与广泛性的辩证统一,坚持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互促共进。深刻把握这些经验,能够进一步促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辨明错误哲学倾向,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侯惠勤,Editorial Department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 6 (1): 5-14.  
摘要224)   HTML0)    PDF (1159KB)(548)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
谢春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 1 (1): 80-86.   DOI: 101350D-2015-1-013
摘要162)   HTML0)    PDF (1127KB)(694)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认同程度最高的工作之一。文章结合实践,主要从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阐述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的理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由来和发展趋势*
刘书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 2 (1): 3-11.   DOI: 101350D-2016-1-001
摘要487)   HTML0)    PDF (1141KB)(877)   

任何社会都要确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也不例外。党的十八大颁布的“三个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应对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挑战中构建的,是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中不断提炼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提出的必然性,能够更加清楚地把握其内容实质及发展趋势,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从"央视春晚"看改革开放以来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变迁1
张丽丝,邱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 05 (04): 44-53.  
摘要138)   HTML0)    PDF (1054KB)(62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观念也随之变迁,这其中就包括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的变迁。37届"央视春晚"是呈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变迁的典型文艺形态,其主题反映了倡导幸福美好生活与提升国家认同的主旋律,而受欢迎节目则反映了从20世纪80年代人道主义的核心议题到20世纪90年代功利主义的膨胀,再到21世纪以来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的变迁轨迹。"央视春晚"主题与受欢迎节目也呈现了主导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关系变迁的历程,即20世纪80年代的冲突状态、20世纪90年代的张力关系、21世纪初的整合尝试与新时代的引领趋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共识的重要举措,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合与引领多元社会思潮,就需要创造更加旗帜鲜明的传播内容、多元的传播主体与媒介、日常化的传播方式,并运用传播规律来提升主导价值观的宣传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试论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过程
邱柏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5, 1 (1): 20-26.   DOI: 101350D-2015-1-004
摘要284)   HTML0)    PDF (1189KB)(1132)   

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出现的,真理也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的。同样,价值观也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存在的。对价值观形成过程的探究,可以循着几条不同的路径,最起码可以遵循以下两条路径:第一,从价值观主体的变化看形成过程,大致包括作为个体性精神而出现的“主观精神”、作为社会的精神而存在的“客观精神”、作为绝对意义或主客体统一状态的“绝对精神”等几个阶段;第二,从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微观过程看,它可能经历着最初产生价值心理、其后产生一定的价值观念、最后形成一定的价值观这样前后相继的阶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
28. 美国价值观的发展演变、影响与启示1
李辽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 05 (04): 54-65.  
摘要198)   HTML0)    PDF (1097KB)(1316)   

国家价值观是以国家的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观念体系,它渗透在国家的制度体系和行为体系之中。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家价值观。美国的国家价值观即美国价值观的形成大致包括三个时期,即形成期、发展期和扩张期。从内涵上看,美国价值观以自由主义为核心,渗透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等领域的政策与制度中。美国在其国家发展历程中,逐步从孤立主义走向干涉主义和全球霸权主义。美国曾对世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作用正在被其霸权主义所抵消。反思美国价值观及其影响,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试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八个统一”*
胡守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1, 7 (2): 21-31.  
摘要314)   HTML0)    PDF (1088KB)(579)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蕴含着科学有效的工作法则,集中体现为“八个统一”,即坚持经济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相统一、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统一、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坚持扩大认同与坚决斗争相统一、坚持战略思维与底线思维相统一、坚持线下与线上相统一、坚持对内与对外相统一、坚持制度建设与治理能力建设相统一。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遵循。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成就、经验与展望1
吴潜涛,潘一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5-17.  
摘要54)   HTML0)    PDF (1046KB)(256)   

新时代以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取得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突破,经历了从“广泛弘扬”到“广泛传播”再到“广泛践行”的发展演变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律性认识得到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经验不断丰富。新时代新征程上,必须深刻把握践行理念、践行领域、践行过程与践行成果的广泛性,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下大功夫、硬功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集磅礴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1. 社会主义民主论析*
袁久红,卢雷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 3 (1): 32-38.   DOI: 101350D-2017-1-004
摘要208)   HTML0)    PDF (1037KB)(749)   

民主是一个被普遍推崇又饱受争议的政治概念。在深入分析民主概念的基础上厘清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的内涵,对于凝聚政治价值共识、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民主发展的最高形态,是真正的人民民主,是竞争民主和协商民主的有机统一。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民主价值观需要进一步把握民主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价值意蕴,走出民主观念的认识误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夯实观念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2. 论“友善”核心价值观之内涵、特征及基本要求
黄明理,顾建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7, 3 (2): 64-71.   DOI: 101350D-2017-2-009
摘要250)   HTML0)    PDF (1004KB)(494)   

友善是基于善意之心对他人宽容、友好的态度和助人为乐的行动。社会主义友善的基本要求是对他人要有真诚的仁爱之心,自觉地与人为善,主动地相帮互助,珍爱自然。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具有差异性和共同性、历史性和现实性、广泛性和先进性、平等性和对等性等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3. 价值·要义·路径: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劳动价值观培育1
宋吉玲,杨怡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41-50.  
摘要77)   HTML0)    PDF (1053KB)(249)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劳动价值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共同富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劳动价值观培育能够为共同富裕何以可能提供理论指引、何以实现提供精神动力、何以推进提供方向引领。共同富裕视域下的劳动价值观培育,要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弘扬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为基本内容,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重要依托,以人的发展与共同富裕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从明确重要地位、营造良好氛围、激发培育活力、强化物质保障四个层面着手,在价值凸显与问题呈现中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劳动价值观培育落到实处,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4. 把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作为辅导员的自觉追求1
曲建武,谭丽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1): 65-73.  
摘要39)   HTML0)    PDF (1005KB)(247)   

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是党的一贯主张。我国的大学是党领导下的大学,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其工作的核心和根本归结到一点,就是实现党的主张。辅导员要通过价值引领、素养提升、实践锻炼等现实路径,教育引导学生矢志不渝跟党走,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5. 列宁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发展阶段、基本内容与当代启示1
袁银传,康兰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39-49.  
摘要61)   HTML0)    PDF (1035KB)(246)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基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形势的阶段性变化以及人民群众在思想领域呈现出的新需求,结合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需要,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批判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过程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科学理论。基本内容包括:坚持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价值导向的教育原则,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与社会主义现实教育相结合,阐释社会主义民主、平等、自由、法治的科学内涵。列宁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新时代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共识,形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6. 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郑小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2): 62-70.  
摘要49)   HTML0)    PDF (999KB)(246)   

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具有历史积淀深厚、内容博大精深、注重知行合一、价值导向鲜明等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根源,二者高度契合。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用马克思主义为其赋魂,分清传统思想理念中的精华和糟粕,适应时代要求,坚持经世致用,突出创新创造,不断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7.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精神1
李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3, 9 (4): 51-61.  
摘要66)   HTML0)    PDF (1063KB)(244)   

随着历史向世界历史的演进,全球性问题亟待国际伦理精神的出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顺应了这一要求,为解答世界之问提供了精神哲学之道,为人类创新性地治理全球性风险指引了科学进路,蕴含丰富的国际伦理精神。从哲学层面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伦理精神,主要体现为民生伦理、责任伦理、美德伦理、合作伦理、发展伦理的精神,回应了人类对幸福的渴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破解了责任赤字,为构建人类责任共同体提供了践覆义务的精神之道;破解了信任赤字,为消解全球信任危机、弘扬信任美德提供了路径;破解了合作赤字,为推行正和博弈的治理范式提供了伦理范导;破解了发展赤字,为倡导公正性全球发展模式、实现美善发展的真实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8. 网络圈层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其应对之策1
王谋寅,王耀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2, 8 (6): 51-58.  
摘要185)   HTML0)    PDF (1052KB)(244)   

网络圈层化是指网民基于共同兴趣和需要而自发形成特定圈层并在其中进行信息交互的现象和趋势。作为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网络圈层在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失位、认知极端化和内容失准的风险。为此,我们要以环境建设为依托,打造清朗的网络圈层思想政治教育空间;以精准施教为关键,实现网络圈层思想政治教育产品的有效供给;以学生参与为抓手,发挥大学生在网络圈层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多措并举,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提升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9. 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论析*
张瑜,谷永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 05 (05): 5-15.  
摘要294)   HTML0)    PDF (1085KB)(558)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工作也进入新的阶段。新历史方位下环境条件的深刻变化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适时调整的要求。意识形态领域的挑战倒逼意识形态工作深化改革,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成果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思想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遵循。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强调"极端重要"的战略定位、"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方略;在理念与方法上,强调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独立自主与开放创新相结合、统筹全局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党动手与全社会参与相结合。世界眼光、中国特色、理论传承、时代创新是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0.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应辨析的四个认识误区
孙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 6 (2): 86-92.  
摘要659)   HTML0)    PDF (1145KB)(9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也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复杂的场域与变动的时域,新旧叠加的使命与担当,导致了新时代爱国主义认知和践行过程中的困惑与误解,尤其体现为将狭隘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与相等同、将爱国情感与爱国行为相割裂、将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相对立、将爱祖国与爱国家相分离四个方面。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要以变应变、立破并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