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18, 4(2): 64-71
运用红色文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武晓峰
 
【摘要】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中之重。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本内涵、发展进程和价值目标等方面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观教育作用,要拓展红色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平台;探索红色文化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推进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
【关键词】  红色文化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 实效性 ; 大学生

【Abstract】 
 

红色文化是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不断继承、吸收和创新中外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革命精神、实践精神及其物质载体,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中最为强劲的文化形态之一。红色文化不仅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博大宽容、舍生取义等优秀思想传统,而且凝结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等时代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深刻的价值意蕴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资源。应充分利用我国各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创新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而不断生成和丰富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既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又植根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代表了20世纪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和方向。红色文化是由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和红色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红色物质文化是表层的、具体的、显性的文化形态,是红色文化的物质外壳和载体。它通过图像、人物、实物等展现历史,主要包括革命遗址、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英雄纪念碑、革命烈士遗物等。[1]例如,山西省现存不同时期的重大战役遗址、重要党史人物故居等多达3782处,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有100多处。[2]其中,白求恩纪念馆、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刘胡兰纪念馆等都是人们所熟知的红色物质文化的代表。红色制度文化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理论、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红色精神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革命精神、文化传统和价值体系的总和。在中国革命血与火的考验中,三晋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是山西红色精神文化的典型代表。“红色精神文化是红色文化的核心,它与红色物质文化相比,是内在的、无形的、抽象的或者难以触摸的,但是却又是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3]

红色精神文化所蕴含的红色精神彰显了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长期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的总称,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的经验总结和精神财富。[4]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发展中形成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等基本精神,成为红色精神的重要文化基因;近代以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号角,鼓舞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英勇献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锐意创新的时代精神成为红色精神的重要源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民族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红色精神,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追求和奋斗。这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构成了红色精神的重要思想源泉和价值内涵。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所蕴含的最本质、最深刻的精神要素,最能体现红色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本质特征,反映了红色文化对不同时代不同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追求的深刻影响。红色精神不仅彰显了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和丰富多彩的英雄事迹,而且它在不同时代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超越了历史时空,成为绵延不绝的深刻历史记忆和强大精神动力,继续发挥着强劲的价值引领和道德规范作用,规约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判断与道德选择。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来源与价值目标等方面是内在统一的。

一方面,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来源是一致的,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内涵是相契合的。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同生成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共同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共同落脚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价值旨趣,二者在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内涵等方面相同相通。从国家层面来看,近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富国强兵”“民族振兴”为己任,始终致力于摆脱旧中国的积贫积弱状况,将救国强国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民主”“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也是红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要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为中国社会迎来了自由的曙光,努力使自由的阳光一定要照遍祖国的大地。”[5]毛泽东在创建人民军队的实践中,确立了“党指挥枪”“官兵平等”等崭新的治军策略。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朱德带领战士下山挑粮,树立了官兵平等的表率,平等价值观深入人心。从个人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准则也是不同时期红色文化所彰显的道德理想、所倡导的道德品质。在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典范事例,集中表现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爱好和平、兢兢业业、辛勤劳动、诚实守信、真诚待人、友好和善、与人为善的优秀道德品质。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基本内容是高度一致的,蕴含的价值内涵是高度契合的,塑造、导引着中国人的价值追求和道德选择。

另一方面,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思想基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上是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承继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伟大实践的丰富经验。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国家独立富强、人民自由幸福的实践中所形成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思想基础。每一个时代的红色文化的发展过程都动态地展现了中国人民对国家强盛、社会和谐、生活美好的不懈追求,每一个时代的红色文化所凝结的红色精神都涵盖了丰富的民族复兴、社会美好、人民幸福的价值旨趣。革命战争年代,红色文化体现为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体现为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等奋斗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红色文化又体现为爱国奉献精神、改革创新精神、诚信友善精神等时代精神。虽然在不同时期,红色文化有不同的思想内容和价值内涵,但它们是一脉相承、相互承接的,共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实质奠定了历史基础和理论基础。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深刻记忆,也是新时代核心价值观和文化软实力的集中表达,是全体中国人民凝聚力、创造力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在当前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攻坚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关键阶段,挖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并解读其深刻的价值意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可以激励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共同推进共同理想的实现,这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旨归是一致的。

二、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功能

当前,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尤其是文化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我国也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关键阶段。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复杂多样和相互渗透的新特点,如何使大学生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主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混杂并存、核心价值与多元价值的激烈较量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现实问题。这不仅关系着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而且影响着立德树人的百年大计。鉴于此,充分挖掘并运用红色文化的独特优势和价值功能,改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意义深远。相较于其他文化形态,红色文化能够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特有的精神内涵和突出的育人优势,在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红色文化能够引领大学生强化国家认同、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明确道德选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道路的精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不懈奋斗的光辉历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革命信念和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捍卫国家主权与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荣誉的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担当意识。这种以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为核心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不仅是国家生存发展、民族强大振兴的精神支柱,也是个人扬善抑恶、提升道德境界的行为指导。对大学生宣传红色文化,引导他们自觉自主自愿地学习红色文化,能够使大学生对国家发展产生认同,对社会主义事业充满信心。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优良传统,不仅以广泛的资源分布和丰富的文化形式铭刻了党领导人民革命与建设的生动实践,而且以其独特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功能体现了革命先辈们崇高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追求。运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于广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传承优良道德风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较强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红色文化中丰富的红色故事和生动的英雄事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集体主义精神、养成艰苦奋斗作风和勤俭节约习惯、提升道德修养、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红色文化在表达形式上所具有的情境性、生动性、具象化、直观化等特点,符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认知规律和成长特点,有利于他们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指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6]。夯实这项工程必须从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抓起。所谓实效性,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入脑入心、外化于行,这就要求价值观教育必须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并符合他们的成长规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过了高度抽象凝练和集中理论概括,它的呈现方式并不是大学生最喜欢和容易接受的形式,如果我们只是对其要素和内涵进行理论解读并提出实践要求,就很难使大学生认可,更谈不上践行。如果我们将红色文化中丰富的物质资源、生动的革命故事和典型的英雄形象运用于价值观教育过程,使大学生真正“触摸”“感知”这些活生生的榜样,红色文化的内在精神就能够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心灵,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为。红色文化中的历史文物、革命精神,不仅浓缩与见证了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而且承载了伟大的革命精神和民族精神,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红色文化中数量众多的革命文献、革命标语、红色歌曲等文化产品,遍布全国的会议遗址、纪念馆堂、烈士陵园、领袖遗物等历史物件,内涵丰富的苏区精神、南泥湾精神、井冈山精神、沂蒙精神等精神文化形态,都是经过血与火洗礼的珍贵的文化资源,它们穿越时空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融,以其“人、物、事、魂”的多样形式和内含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等精神要素,影响和激励着当代大学生,导引和规约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日常行为。

最后,红色文化教育的独特载体和方式,能够克服当前价值观教育的尴尬境遇,增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统方式是理论灌输,这种方法由于载体落后、方式单调、手段缺乏创新而遭遇了挑战,影响了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情,甚至引起了一些大学生的排斥。因此,创新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势在必行。红色文化包含丰富的文化资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育途径,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创新,有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可以通过唱红歌感受革命前辈的英雄豪气,自觉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养分;也可以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观看红色文艺作品,自觉用红色文化涵养精神境界;还可以到红色景区参观学习,体验革命老区人民的朴实作风和崇高境界,学习先辈艰苦奋斗、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这些红色文化的学习和教育方式具有寓教于乐的特色,各种生动的教育环境更能够让大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这种从感官刺激到切身体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的教育方式,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生动、更有效。

三、运用红色文化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产物,蕴含着深刻的价值内涵,是价值观教育的宝贵素材和独特平台。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教育功能,不仅要使红色文化与现时代结合,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而且要拓展红色文化的作用空间,探索红色文化运用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首先,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不能偏废,要共同发力宣传红色文化,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营造良好氛围。其中,学校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具有突出作用。[7]在学校教育中,应把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全方位育人,大力宣传红色文化,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必须责无旁贷地担当宣讲红色文化、弘扬核心价值观的角色。以山西省各高校为例,应当把太行山精神、吕梁精神这些包含着丰富抗战精神的文化内容讲清讲透,讲清这些精神的发展理路和精神实质,讲透它们的当代价值和未来发展,这样才能使这些鲜活的红色案例激荡大学生的灵魂并引发其共鸣,并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成由知识体系到信仰体系、由文本释义到生活践履的转化。另外,校园文化活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二课堂”的作用也不能忽视。[8]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电台、校园报刊、宣传栏等硬环境宣传红色文化,并通过革命歌曲竞赛、红色理论学习、红色话剧展演等文化形式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校训作为校园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生动素材,挖掘并解读校训、红色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者之间的联系,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高校还可以在一些重要节日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建党日等举行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用真情实意的人物事迹和感人故事引导大学生,这种红色教育的仪式感更容易使大学生铭记革命先烈事迹、养成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社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社会教育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为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具体来讲,第一,借力红色文化事业和红色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山西省为例,省政府于2016年出台了《山西省“十三五”时期红色文化传承保护和开发规划》,对红色文化资源整理保护、合理开发、理论研究、文艺精品创作和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进行了专项规划。[9]这些举措为山西省红色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搭建了有益平台。山西省政府的这些激励政策,使更多更好的红色影视、红色小说和红色动漫问世,大大激发了大学生的观看和阅读兴趣。这些红色文化作品以正面的、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故事情节感染着大学生,使红色文化更加亲和、更接地气,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自然而有趣味。第二,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放方式。大学生是眼界宽、见识广的知识群体,如果宣传红色文化只是简单罗列、强行灌输,肯定会引起大学生的反感,不能对他们起到价值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快教育基地软硬件建设,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价值引领示范作用。在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上,仅山西省就有30多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们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平台。除此之外,还要不断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开放方式和红色文化的宣传方式,如重走红军路、拜访革命前辈、讲解革命故事、传唱革命歌曲等,可以使大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自我体验中感悟红色精神、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第三,完善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一方面,政府应投入专项资金完善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环境;也要控制其建设规模,避免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注重开发建设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另一方面,政府应投入资金增强软服务,培训专业的解说员,既要突出讲解史实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又要尽量丰富解说内容,寓教于乐,使大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教育。

家庭是价值观教育的起点,家庭教育具有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难以比拟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在宣传红色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家庭的作用至关重要。家长应彻底摒弃“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充分利用红色文化丰富的资源素材。例如,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以“吃苦耐劳、自强不息、无私奉献”为核心的沂蒙精神等教育大学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融入家庭氛围中。家长还可以通过带子女走访革命人物、参观革命老区、去KTV唱红歌、参加红色旅游等形式,在家庭生活中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使大学生在轻松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进而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涵产生认同,并将其内化为精神追求与行动指南。

其次,探索红色文化在高校传播的方式方法,使大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际上是一个使学生的内在需求与社会规范相统一、相协调的过程,只有关照学生实际,才能促进学生价值选择的知、情、意、行的统一,才能促进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取得实效,不仅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传播红色文化、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就要重视并满足大学生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既要满足学生的利益需求,又要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要将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做到教育与引导并重、尊重与关心并重;既要切实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和实际困难,又要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真正提高大学生在复杂文化环境中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一是文化宣传和价值引导要最大程度地贴近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他们日常的思想、生活、学习实际,真正做到不回避、不说教,解决实际困难、厘清思想困惑,用充满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教育“感人”“化人”“育人”,使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大学生。二是要用生动感人、引人入胜的方法和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通过观看红色电影、采访英雄人物、参观红色基地、唱响红色歌曲等形式,彰显红色文化的价值魅力;也可以通过举办红色知识网络竞答、红色故事网络竞赛、红色主题网络演讲等网络活动,用好网络教育阵地和自媒体,拓展红色文化教育的空间,扩大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在宣传红色文化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对大学生传播红色文化时,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情理交融,做到既要重视人的心理体验,也要重视人的思维训练;既要注重人的情感需求,也要关注人的真理追求;既要促进人的情感升华,也要促进人的认识提高。其一,要发掘红色文化所蕴含的真理,以理服人。做到说理充分透彻,把道理的含义讲准、内容讲清、实质讲透,与此同时,用实践与事实来印证理论,使大学生在事实面前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其二,要发挥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以情感人。红色物质文化能够直观反映历史事实与人物风采,红色精神文化往往蕴含于丰富翔实的生动案例中,应充分运用这些具有强烈情感震撼力的史实与案例,进行有效的情感激发,促进大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其三,要寓理于情、寓教于乐,促进情与理的充分结合,使大学生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容能“听进去、看进去、行动起来”。“听进去”指通过红色文化宣传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水平。“看进去”是指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红色文化的净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并认同。“行动起来”是指大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感染和激励下,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使价值选择由外部灌输转化为内在需求,从而排除纷繁复杂的价值干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推进红色文化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常态化,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头脑风暴”变成现实潮流。网络、社团和公寓是与大学生密切相关的活动场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阵地、新途径、新载体。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领域。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必须牢牢把握这个阵地并大力推进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这个阵地。其一,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最大化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利用红色专题网站开展红色精神理论宣传与学术研讨,利用校园主网站开展思想交流与信息交汇,利用微传播平台关注舆论导向与正能量传播,使互联网的红色文化传播和价值观教育全覆盖、无死角。其二,积极争取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使各级各类社会性网站都承担起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职责。其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网站管理,掌握网络與情,引导网上與论。要在学校贴吧和猫扑、天涯等论坛建立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舆情反馈机制,实时关注网络动态,敏锐捕捉倾向性、群体性问题,分析其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运用意见领袖和舆论领袖的积极作用,引导网络文化舆情,在具体事件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社团是连接校园与社会的纽带,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前站,也是新形势下弘扬红色文化、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阵地。要重视红色文化进社团,大力发挥社团组织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其一,可以选派有责任感、研究红色文化的教师指导学生组建红色社团,以社团导师的影响力传播红色文化,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其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鼓励社团组织各种活动,使大学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例如,观看红色微电影、讲解红色故事、开展红色微阅读,等等。其三,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养老院、社区、孤儿院等进行公益宣传和公益服务,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寓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常态化、生活化的重要平台。抓住了公寓这个空间,红色文化教育就抓住了一个现实而长效的载体。做好红色文化“进公寓”,必须适应公寓特点,积极融入学生生活。一是要以红色文化引导大学生的群体行为。公寓是学生的聚居地,各种信息在这里迅速传播,各种观点在这里迅速集结,各种行为在这里迅速发生。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宿舍长的带头作用,带动大家主动学习红色文化理论,用红色精神充实大学生活。二是要利用阅览室、学生活动室、宣传报栏以及其他学生活动场所等公寓文化设施,宣传红色文化,丰富公寓生活。为此,必须加大对公寓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让有形的红色资源代替空洞的理论说教,更为有效地强化公寓的育人功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

本文系2014年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项目“红色文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以山西省红色文化为例”(项目批准号:【2014】3号)、2014年山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财经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2014224)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何其鑫向国华余雪源红色文化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应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3(10):235-239.
[本文引用:1]
[2] 茹丽燕论山西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融合[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8):28-30.
[本文引用:1]
[3] 刘红梅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传承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2.
[本文引用:1]
[4] 陈新曾耀荣试论红色精神与党的思想建设之关系[J].江西社会科学,2011(2):66-71.
[本文引用:1]
[5]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十册)[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484.
[本文引用:1]
[6]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本文引用:1]
[7] 陈立勇刘晓华在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过程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效[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2):79-82.
[本文引用:1]
[8] 黄高锋社会“审丑”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路径探析[J].河南教育(高教),2015(6):30-32.
[本文引用:1]
[9] 山西省“十三五”红色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规划[EB/OL].(2017-01-13)[2018-01-20]..
URL    
[本文引用:1]
资源
PDF下载数    
RichHTML 浏览数    
摘要点击数    

分享
导出

相关文章:
关键词(key words)
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实效性
大学生


作者
武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