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9, 05(05): 41-49 doi: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意蕴*

冯刚, 史宏月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Implication of Moralling and Cultivating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Feng Gang, Shi Hongyue

编委: 杨增岽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冯刚,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史宏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

摘要

新时代立德树人,紧扣"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这一根本问题,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深刻阐释了在新时代塑造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造就中国特色逐梦人的理论内涵,是历史性与未来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教育性与价值性、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符合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趋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立德树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关键词: 立德树人 ; 演进 ; 内涵 ; 价值 ; 效果

PDF (1073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冯刚, 史宏月.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及其价值意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 2019, 05(05): 41-49 doi:

Feng Gang, Shi Hongyu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nd Value Implication of Moralling and Cultivating of People in the New Era. Studies on Core Socialist Values[J], 2019, 05(05): 41-49 doi: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强调了"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1]41,"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45,凸显了党中央对立德树人工作的高度关切和极度重视。当前,系统梳理立德树人思想的发展演进,科学分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及价值意蕴,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立德树人工作评价机制,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立德树人工作机制,推动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进程,培养全面发展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德树人思想的发展演进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中,立德树人思想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赋予其更加丰富和先进的时代内涵,立德树人逐步成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想基石。

1.立德树人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重要思想观念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成熟的道德价值体系、丰富的道德规范体系和道德教育理论,这些成熟的教育体系和教育理论充分展现出立德树人思想的独特内涵与价值意蕴,为立德树人思想的历史传承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为新时代立德树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大学》),充分强调了教育的目的在于彰显人所具有的德性,在肯定人性本善的基础上,将"明明德"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春秋 ·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这里"立德"居于首位,彰显出立德树人思想在古代社会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慎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等理念,一方面将提高个人修养与道德素质摆在重要位置,凸显了古代传统教育"为己之学"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展现出古代立德树人思想以小见大、由己及人乃至家国天下的大格局与大情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语录》)充分展现出古代立德树人思想不仅包含统治阶级维护政治统治与社会稳定的要求,也蕴含士人君子对民族前途命运的责任与担当。随着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立德树人思想在语言表述上多有变化,但其核心内涵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中得以传承和发展。

2.立德树人思想在党的建设发展进程中的传承与发展

在党的建设发展进程中,我们党对立德树人思想始终坚持批判性的继承与弘扬,在传承立德树人思想优秀内核与丰富立德树人深刻内涵相统一的过程中,不断凸显立德树人思想的时代性特色。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4]党的十六大报告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列,突出强调了德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5]党的十七大报告突出强调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要求,将德育置于素质教育的优先位置,凸显了德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重要地位。2007年,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在这次讲话中,胡锦涛将立德树人提到教育根本任务的关键位置,强调了德育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3.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的时代性阐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立德树人思想作了十分丰富的论述。这些论述一方面始终强调立德树人在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强调立德树人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心环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现代化的方向目标;另一方面将立德树人置于人才培养的位置之首,深化发展了党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为立德树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与特色。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41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两个服务"教育方针的凝练总结。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回信中,要求学校"承担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着力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7]。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代表座谈时强调:"基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要旗帜鲜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强。"[8]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立德树人要从基础教育抓起,学校是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承担者,并提出学校立德树人的具体实施路径。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2]并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习近平总书记充分强调了立德树人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落实要求。

2018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45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9]习近平总书记在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是教育根本任务的同时,着重强调指出了立德树人的融入环节、贯穿领域和涉及范围,具化了立德树人的开展环节、落实领域与实施路径,为立德树人落地、落实提供了方向与指导。

二、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理论内涵

新时代的立德树人,以立德为根本,以树人为核心,紧紧围绕"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重大问题,深刻阐释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塑造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造就中国特色逐梦人的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实现了历史性与未来性、个体性与社会性、教育性与价值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统一。

1.弘扬传统美德,塑造民族文化传承人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10]164,包含着不同层面的思想道德、政治理念、价值追求、人格修养、独特品质和社会理想,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是新时代立德之源泉、树人之根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独特的民族精神既为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富滋养,也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人才培养的鲜亮底色与独特基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既能保持自身特色又能生生不息、永续发展的奥义,就在于传统美德、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事关新时代社会主义之中国特色的传承与延续,塑造新时代民族文化传承人就是塑造坚守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9]爱国主义情怀正是源自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与崇敬,爱国主义精神则是对中华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延续。同时,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无不显示出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价值与意义,新时代所立之德必定脱胎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树之人必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忠实传承人。新时代立德树人内蕴着历史性与未来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弘扬传统美德、塑造民族文化传承人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

2.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3]4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从整体上凝练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价值共识与道德追求,又从不同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和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将国家目标、社会理想与个人修养有机结合,将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个人成功的价值导向融为一体,这样集整体性、系统性与层次性于一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立德之要求、树人之准则。

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方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有生力量,必然是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9]这就突出强调了大爱大德大情怀是新时代中国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同时,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也是能够将国家命运、社会责任与人民需要统一于个人成长成才过程的堪当大任之人,能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自觉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在包含着新时代国家所需人才与个体所求成才之间的契合点。新时代所立之德必定内蕴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所树之人必然是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新时代立德树人内蕴着个体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现实需要。

3.坚定文化自信,培育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2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有源远流长的民族传统为奠基,又有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为支撑,更有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为引领,集历史性、广博性与发展性于一身,坚定文化自信,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落实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新时代立德之基础、树人之关键。

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马克思的社会理想是建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1]。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核心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到育人层面就是"五育"并举,在坚持德育首要位置、深化德育发展的基础上,协调推进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共同发展。不仅培养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同时还要坚持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对学生健康体魄与理性平和心态的引导培育,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文化艺术修养,强化学生爱劳动、尊重劳动、自觉将个人理想与实践劳动相结合的意志品质,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齐头并进,发挥教育的长效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9]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当代青年学生能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与价值共识。能够肩负起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绝不是单向度的人,而是能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高、世界视野广、责任意识强的面向未来的新型人才。新时代立德树人内蕴着教育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四个自信"、"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

4.树立远大理想,造就中国特色逐梦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10]50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批批有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奋斗者、奉献者和逐梦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共同理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远大理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拥护党的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富有人民情怀,是新时代立德之根本、树人之核心。

造就中国特色逐梦人就是培养能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不懈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人,就是培养能够推动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有生力量。幸福和梦想都是奋斗出来的,这样的奋斗者和奉献者唯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支持支撑并驱动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8]。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共产主义、如何实现共产主义。引导学生理解共产主义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会产生阵痛、遭遇曲折,但这符合世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利益,符合历史与时代发展大势的前进方向。要实现共产主义就需要具备批判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的实干者。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引导学生懂得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必经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凝聚共同理想,建设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利益。在这个过渡阶段,社会主义既具有中国特色,也内蕴着共产主义的未来面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梦人不仅是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者,也是能够推动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奉献者,不仅是具有民族自豪感与人民情怀的梦想家,也是具有世界眼光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的筑梦人。新时代立德树人内蕴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有机统一,因此,引导树立远大理想,造就新时代中国特色逐梦人,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旨归。

三、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内涵深刻而丰富,围绕"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充分展现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根本要求的本质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符合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趋势。

1.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刻总结,是新时代着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我党教育方针的宗旨和要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将其进一步具化为"四个服务",而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就是对"四个服务"的深刻总结和切实践行。"教育现代化是指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化的历史进程,蕴含着开放、包容、贡献社会,以及合作共赢的时代特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12]教育现代化不仅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为重要标志,更因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也就必然以人的全面发展进程为重要指标,因而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培养符合时代与实践发展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在新时代的中国,符合时代特色与我国发展国情的人才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全面发展的堪当时代重任的新型人才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不只是赶超世界先进教育水平的过程,更是立足中国国情、展现中国特色、为中国发展服务的过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人才的德行是首位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建立在其具备良好德性与高尚情操的基础之上,新时代立德树人,充分回答了中国特色教育"如何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凸显了教育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2.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3]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以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己任,以人的思想品德塑造和价值观引导养成为教育实践的主要环节,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与实践。新时代立德树人围绕"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重大问题,旨在回应好时代期盼,切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这一层面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代立德树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重大问题上本质是一致的,目标方向也是一致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总体上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核心任务展开。同时,德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人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遵循人的品德发展规律,对于人的思想品德的培养和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立德树人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明确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推进立德树人实践工作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容替代的核心和辐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虽然立德树人工作是贯穿教育全过程、涉及教育全领域的系统性与长效性工作,但与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教育相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工作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直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与工作,其着力点聚焦在立德树人上,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关涉学生的道德判断、道德选择与价值观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塑造也影响着学生所立之德,因此,形成多方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

3.立德树人符合人才培养的根本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14]行以成人是人才成长发展的基础,以德立身是人才成长发展的关键。人才不是脱离社会实际的空架子,而是建立在社会需要基础之上的有真才干、真贡献的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保障就是德性的成长。立德树人,以德为根本,以人为核心,不仅在于外力层面对人的品质、德性进行的培养和塑造,也在于内力层面个人能够主动内化生成高尚道德情操,形成道德自觉,进而实现个人整体修养的全方位提升,成长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因而,立德树人在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至关重要,不仅是宏观育人层面的重要举措,也是个人发展层面的内在要求,符合新时代人才成长发展的根本规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9]无论是哪个阶段、何种领域的教育都应该坚持立德树人,遵循人才成长发展的根本规律,将国家要"培育什么样的公民"与学生想"成为什么人"的重要问题有机统一起来,回答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育什么人"的重大问题。

4.立德树人符合社会发展进步趋势

"立什么样的德、树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是在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价值旨归。人民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建设与发展实践的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依靠人民力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教育的人民属性决定教育培养人才的人民属性。新时代立德树人,既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深刻总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核心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根本标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回答了"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全社会全民族的道德素养和道德水平,对于夯实社会发展的群众基础、激发推动社会发展的群众力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个体修养的提升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统一于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不仅有助于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形成社会环境育人的正向反馈;也有助于在全社会共筑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促进党和国家政策措施的有效推行,进而形成社会合力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立德树人不仅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体现着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要求。

四、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效果评价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14]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是否取得成效要依靠科学完善的立德树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来进行综合考量与系统评价。建构科学的立德树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遵循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在规律、把握立德树人评价发展的整体态势。

1.坚持以"四个服务"为评价工作的价值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9]这就从整体上对新时代的立德树人评价工作提出了导向性要求和战略性建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评价工作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做好评价工作的顶层设计,以科学的评价指挥棒引导立德树人评价工作,避免评价工作单纯围绕表面的测评指标和测评数据展开,形成以正确价值导向为核心的兼备综合性、立体化、多样化的立德树人效果评价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我国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这"四个服务"既是教育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我国教育方针的目标要求;也是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我们所树之人必然是以"四个服务"为价值遵循的德才兼备之人;更是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目标方向,立德树人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就体现在"四个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否落到实处。因而,科学评价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实效要紧紧围绕"四个服务"的价值导向,做好评价工作的顶层设计,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引领评价工作的开展与落实,指导评价标准与评价内容等具体环节的确定和执行,以科学评价促进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入发展,形成以评促改的良性互动反馈机制。

2.遵循立德树人工作的内在规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9]他也强调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这些论述凸显了新时代立德树人工作的融入环节之多、贯穿领域之广和育人格局之大。同时,立德树人工作的对象是人,人的知、情、意、性、行等思想品德各要素之间,思想、心理、行为等思想品德各个子系统内部及系统之间存在着复杂的联系,有着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些因素客观上决定了立德树人工作必然是集复杂性与长效性于一身的,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和耐心去推进落实,需要研究发现并自觉遵循其内在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立德树人工作的复杂性和长效性也决定了立德树人评价工作的复杂性、长效性与高难度。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展立德树人工作要遵循其内在规律,按规律办事,以避免工作过程的不科学性。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相应地,开展立德树人评价工作也必须遵循其内在规律,以便恰当处理复杂环节之间的各种联系。从涉及对象、环节与领域来看,立德树人评价工作要遵循的规律既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发展规律、教书育人规律、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也包括立德树人评价工作实施过程的特殊规律等,遵循规律开展立德树人评价工作,有助于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形成评价结果与评价过程的正向激励与反馈。

3.把握立德树人评价发展的整体态势

新时代立德树人评价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兼备涉及内容的广泛性与影响因素的多变性。落实立德树人评价工作既要依靠科学的指标数据,也要把握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质量与发展态势,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动态监测与静态评估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统一的过程中开展科学评价。

首先,立德树人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评价的内容范围涉及校园文化、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等,影响评价的因素包括家庭、学校、朋辈、社会等。因此,评价工作的开展需要协调多方力量,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才能有效开展。其次,立德树人工作要切实推进,需要形成评价结果与评价过程的互动反馈机制,一方面得出评价结果需要以内容全面、指标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为依据,而这样的评价标准体系还需进一步的实践验证与理论总结才能有效建构起来;另一方面得出评价结果还需要量化的测评数据支持,这既需要综合多学科的成果,也需要相关大数据信息的支撑,此项工作的落实和推进还任重道远。最后,即使能够在一定数据基础之上得出评价结果,也仍要清醒地认识到,仅仅通过量化数据得出的评价结果并不能充分、全面、完整地反映立德树人工作开展的实效,评价工作不能单纯依靠表面的指标数据,要避免陷入唯数据论的误区。因此,新时代的立德树人评价工作,要始终坚持全局意识与整体观念,把握立德树人工作的整体质量和发展态势,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科学全面地评价新时代的立德树人工作,以保证评价工作的实效性与价值性相统一。

本文系2019年共青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重点项目【-逻*辑*与-】quot;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体系构建研究【-逻*辑*与-】quot;(项目批准号:19ZD019)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本文引用: 2]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人民日报,2016-12-09(1).

[本文引用: 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本文引用: 4]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47.

[本文引用: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3.

[本文引用: 1]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强调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N].人民日报,2007-09-01 (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学生的回信

[N].人民日报,2013-10-07 (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强调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努力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

[N].人民日报,2016-09-10 (1).

[本文引用: 2]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N].人民日报,2018-09-11(1).

[本文引用: 8]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本文引用: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22.

[本文引用: 1]

冯刚金国峰

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J].中国高等教育,2019(1):4-8.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N].人民日报,2019-03-19 (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 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N].人民日报,2018-05-03 (1).

[本文引用: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