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0, 6(2): 51-58 doi:

实践探索

重大疫情挑战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要求及其实现路径*

章凤红, 宋广强

The Significance, Requirement and Realization of Strengthening Patriotic Education under the Pandemic Challenge

Zhang Fenghong, Song Guangqiang

编委: 朱效梅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章凤红,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宋广强,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暴发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敢于牺牲、坚决斗争,取得了抗疫斗争的决定性成果,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振民族精神的内在需要,是凝聚奋斗力量的客观需要,是战胜重大风险的现实需要,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应因时因势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时代要求上,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切实增强战胜风险的斗争精神,着力扎紧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在路径上,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 疫情 ; 爱国主义教育 ; 意义 ; 路径

PDF (1122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章凤红, 宋广强. 重大疫情挑战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要求及其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 2020, 6(2): 51-58 doi:

Zhang Fenghong, Song Guangqiang. The Significance, Requirement and Realization of Strengthening Patriotic Education under the Pandemic Challenge. Studies on Core Socialist Values[J], 2020, 6(2): 51-58 doi:

庚子伊始,我国遭受了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涉及全国各省(区、市),疫情来势凶猛,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国家事业发展和安危。面对疫情,中国共产党勇担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风雨同舟,发起了打赢疫性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和阻击战。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的担当意识、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彰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疫情防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一、重大疫情挑战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与重大疫情的斗争启发我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增强爱国情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奋斗力量、坚定必胜信心,对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振民族精神的内在需要

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是对祖国的情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提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中国古代“舍生取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日知录·正始》)的人生信条和家国情怀,中国近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的为国献身、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理想信念、“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爱国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等等,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自强不息、接续奋斗的动力源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2]爱国,首先就要认同这个国家和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2]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抵御文化虚无主义、坚定文化自信、延续民族精神基因、提振民族精神。

2.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凝聚奋斗力量的客观需要

在当今社会,中华民族面对着经济全球化的强烈冲击,面对着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科技的强大挑战,面对着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取得国际竞争的主动和优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凝聚和调动全民族的力量,依靠热爱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每一个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高扬爱国主义旗帜,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大家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既定目标不断努力,用革命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教育并武装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宏伟目标而奋斗。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战胜重大风险的现实需要

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意识模糊、民族情感弱化,对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没有深厚爱国主义情感作基础,国家就可能会被削弱、被肢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剧烈动荡,发展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又面临经济、政治、文化和国家安全方面的重大风险、重大挑战。习近平指出:“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不会那样平坦,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4]我们要清醒认识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在进行伟大斗争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与危害国家、民族利益和人民幸福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新冠肺炎疫情危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国家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发扬斗争精神,一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阻击疫情传播蔓延,降低其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侵害;另一方面,引导人民认识潜在风险,自觉与不当言论和不良行为进行斗争,防止其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只有科学研判、精准施策、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4.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伟大梦想的精神动力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中国梦是民族的梦、国家的梦、人民的梦。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5]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改革创新、奋发图强,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夺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

二、重大疫情挑战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要求

历史上,中华民族经历了难以计数的风险和挑战,有的还是涉及生死存亡的重大考验。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中华儿女愈挫愈勇,以坚定豪迈的斗争精神和坚韧不屈的顽强斗志,团结一心、自强不息,取得了抗击无数风险挑战的重大胜利,延续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儿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发扬斗争精神,勇担责任,勇敢面对重大疫情挑战,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1.准确把握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形成了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些重要论述是凝聚民族复兴力量、调动人民积极性的精神旗帜,也是我们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科学内涵、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本质体现为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爱国主义作为一项政治原则,就是要求热爱自己的国家。“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壮丽篇章和伟大实践证明,我们要取得革命的胜利、斗争的胜利、改革开放的胜利、抗击重大风险的胜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唯有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治国理政才能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核心内容是一切为了人民。“民惟邦本”,人民能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才能“本固邦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6]“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7]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根本要求,一切爱国者都是爱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8]在工作中爱国,就是认真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用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我们工作的标尺,脚踏实地、勤奋工作,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带领人民投身国家的建设、改革与发展,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在重大疫情面前践行初心,就是关心人民的安危,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9],领导人民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坚决斗争,全力降低疫情对人民的危害。

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重要论述的目标要求是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大实践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指引伟大战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弘扬中国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10]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神韵和精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又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在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面前,唯有坚持以习近平关于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发扬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民爱国热情,凝聚奋斗力量,才能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

2.切实增强战胜风险的斗争精神

新冠肺炎传播范围广、涉及人数多、传染性强、防控难度大,疫情来势凶猛,防控形势严峻,数万人被传染,上千人失去生命,新冠肺炎疫情已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严重威胁到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11]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面临生死危险的考验,发扬斗争精神,担当时代责任,才是胜利的保障。各地、各行业的广大群众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越是艰险越向前,体现出应有的责任担当,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一幕幕激昂的战“疫”场景,都是斗争精神的真切体现。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一批批守护者默默无闻坚守岗位,面对风险考验勇担责任,展现出了“舍我其谁,逆行而上”的担当精神、“主动请战,无论生死”的牺牲精神、“舍小家为大家,国强才能家安”的家国情怀、“不讲条件,主动驰援”的大局意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奉献精神、“疫情不灭,誓死不退”的坚定执着、“夜以继日,挑灯夜战”的顽强作风,等等,这些凝聚成“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敢于牺牲、坚决胜利”的“战‘疫’精神”,有力传播了正能量,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深厚的爱国主义基础和中华儿女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新冠肺炎疫情考验面前,也出现了一些“杂音”与不和谐现象,虽然是极个别的,但也反映出极少数人爱国意识不强、爱国情感淡薄、爱国观念淡化,缺少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认同,缺乏法治观念和基本的道德底线,或者是在刻意的拉拢、诱惑面前经不起考验,失去了精神支撑和价值导向,以个人利益、经济利益为上,成为受别人遥控的“马前卒”。这说明,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还有不足,需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面对重大疫情的风险挑战,坚定“四个自信”,在两个阵地打赢防控疫情的阻击战。一方面,要坚守治病救人阵地,切实做好“有形”病毒的防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另一方面,要坚守信息舆论阵地,坚决抵御“无形”病毒的侵蚀,抵御西方少数国家的不实言论以及居心叵测者对我们的诋毁和诬蔑,有效防止其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影响。

3.着力扎紧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责任,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12]爱国需要激昂的内在情感,也需要理性的方式表达。理性爱国是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上进行理智判断,避免感情化、情绪化和不理智行为,以确保情感表达与行为方式相统一、动机与效果相统一,真正有利于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核心利益。中华儿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秀爱国传统,是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医护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公安民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用理性爱国行为,既彰显了真挚的爱国情感,又有力有序控制了疫情传播,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作出贡献。而那些偏激、盲目的非理性行为,则给国家的形象和尊严带来了负面影响,也干扰了疫情防控工作。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还将面对很多风险和挑战,要战而胜之,更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新时代青年学生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12],将爱国的真挚情感转化为报国行。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党、国家和人民来说,是一场挑战、斗争,也是一次大考,是一次对党的执政力、民族凝聚力、国家影响力、人民战斗力的现实考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有利于我们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民族凝聚力的增强、良好大国形象的展现。抗击疫情的人民战彰显了爱国主义凝聚人心、激发中华儿女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作用,为我们战胜重大风险挑战积累了新的经验。

伟大精神铸就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要有中国精神作支撑,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强基固本、凝魂聚气,激励全国各民族的爱国热情、拼搏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形成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推进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1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思想引领,遵循规律,着眼未来,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厚植爱国情怀,构建精神家园,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三、重大疫情挑战下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和路径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爱国主义教育既要面向全体人民,更要聚焦青少年,重在用好主渠道、种好责任田、营造好风气,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鲜活教材,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重在提升青年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体精神的塑造、民族性格的培养及民族精神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托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就是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育的特点,明确不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整体衔接、有条不紊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明确相应的目标和要求,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将抗击疫情中的英雄人物、鲜活事迹、爱国之情、爱国之行融入教材、带进课堂、净化心灵。既发挥专业课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又强调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使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一是加强使命担当教育。现在的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引导学生勇担时代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勤奋学习,为实现民族复兴刻苦读书,做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二是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用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学生,让学生了解和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和内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民风和气节,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精神品德。引导学生涵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三是加强国家建设成就教育。用中国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国际上日渐提升的重要地位等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涵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四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挖掘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课程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以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歌颂疫情阻击战中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推进智育、美育、体育与德育形成合力,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学生面对风险始终坚定“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必胜信心。

2.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高校要紧紧抓住青少年的“拔节孕穗期”,凸显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题,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铸魂育人功能。以中国共产党愈挫愈勇的奋斗历史、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重大疫情面前的责任担当、广大党员面对疫情逆行而上不惧生死的英雄行为,让学生感受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我们战胜一切重大风险挑战,让学生知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以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在重大疫情面前,“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与疫情进行顽强斗争,尽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集国家之力以中国速度创造中国奇迹的生动实践,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引导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发自内心地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信中国共产党一定可以领导中国人民战胜重大风险挑战,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二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以“八个统一”的原则来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平台,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就其内容而言:既要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政治性、规范性,以透彻的学理分析、科学的思想理论、鲜活的事例说服学生、引导学生;又要有丰厚的人文关怀,以生命教育、爱与责任教育感染学生、感召学生、感化学生,引导学生珍惜生命、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建设祖国,使课堂教学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就其方法而言:以线上线下、网络平台等多种多样的方式作为课程育人的有效载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解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把高深的理论、深刻的问题融入生活点滴之中,达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效果,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改革创新精神。三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按照“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要求,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有家国情怀的人讲爱国主义。教师唯有爱生爱教,才能敬业奉献,课堂教学才能情理相融、入心入脑,才能使学生亲其师,锻铸学生的爱国主义,培育其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意识。

3.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浓厚的社会氛围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土壤,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大力营造良好环境。一是要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鲜活教材,因此要充分挖掘、整理提炼,通过书籍、电影、电视剧、微视频、抖音、小品等形式予以呈现,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感染人、鼓舞人,引导学生把敬仰和感动转化为发奋学习、精忠报国的实际行动。二是营造尊重英雄的浓厚氛围。对于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牺牲的英雄和表现突出的先进模范人物,要给予褒扬和激励。大力宣传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三是涵养开放包容、理性平和的国民心态。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命运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要引导人民正确把握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关系,做到自尊自信、平等相处,既不自傲也不自卑。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历史情感,人皆有之,差别仅在主体不同,但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共同的愿望。大疫面前,一方面对他国撤侨之举给予理解、包容;另一方面对他国的支援表示感激,接受“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真诚和善意,激励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创美好未来。四是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强校企联合,注重用“互联网+课堂”的现代多媒体手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数字化、图像化、视觉化、网络化等方式,着力打造微博、微信、微课、微电影、微视频、翻转课堂、APP等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教学资源传递模式,努力做到情感与理性相融合,内容与手段相协调,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互联网+”成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战胜疫情的技术支撑。

本文系2018年教育部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项目批准号:18JDSZK053)、201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项目批准号:19v3203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习近平

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12-01(2).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

[N].人民日报,2015-12-31(1).

[本文引用: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

[N].人民日报,2019-11-13(6).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10-01(2).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7-10-28(1).

[本文引用: 1]

“欢迎你到中国去”(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微镜头)

[N].人民日报,2019-03-24(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念奴娇·追思焦裕禄

[N].福州晚报,1990-07-16(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3-21(2).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N].人民日报,2020-01-21(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3-03-18(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顽强奋斗

[N].人民日报,2019-09-04(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9-05-01(2).

[本文引用: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为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奋斗——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

[N].人民日报,2013-12-03(6).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