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2, 8(4): 43-51 doi:

专题研究

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三重维度1

Three Dimensions Distinguish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the Western "Universal Values"

Zhu Hong,, Dai Xiuli,

编委: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朱红,法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

戴秀丽,法学博士,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性质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西方“普世价值”则具有帝国主义性质。在特点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民性、民族性和自主性,西方“普世价值”则具有抽象性、模糊性和扩张性。在实践前景上,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践行西方“普世价值”则会令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受阻。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普世价值” ; 特点 ; 性质 ; 实践前景

PDF (968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 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三重维度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 2022, 8(4): 43-51 doi:

Zhu Hong, Dai Xiuli. Three Dimensions Distinguishing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the Western "Universal Values". Studies on Core Socialist Values[J], 2022, 8(4): 43-51 doi: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建构文化话语权的应有之义,更是加强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凝练表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1]的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2],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推向深化。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民主”“自由”等理念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容在字面表述上一致,部分人误认为我国将“普世价值”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在性质和特点上有着本质差异,实践前景也完全不同。

一、 性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根本不同

从性质层面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西方“普世价值”则带有浓厚的帝国主义色彩。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我们国家和人民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表达”[3]。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明底色。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分别体现和维护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身价值立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民主、自由等观念与西方“普世价值”的内容在字面表述上一致,引发部分人的质疑和误解,认为我国对西方“普世价值”进行了借用和妥协,将“普世价值”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虽然“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也把例如自由、民主、平等、公平、法治等等作为表述核心价值观的用语,但它们的具体内容与我们是有原则区别的”[4],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两者价值立场不同。“普世价值”作为资本主义价值观,服务于资产阶级利益,因而种族歧视、劳资对立、贫富分化、侵犯人权等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社会顽疾和常态化问题,对“普世价值”形成极大讽刺。反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价值表达,将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中无不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得到充分彰显与确证,更是体现出与西方“普世价值”的本质区别。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迅速建成及投入使用,各类物资向疫情严重地区的迅速调拨,财政兜底、免费医疗,无不映射着我国的繁荣富强,散发着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理论光芒,见证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落实,诠释着共享发展理念,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疫情防控中的全体人民全员参与、万众一心的洪荒伟力,医护人员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的最美逆行,全国各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无不是用实际行动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理念的担当与践履。

2. 西方“普世价值”的帝国主义性质

“普世价值”由于其抽象性、模糊性和扩张性成为西方国家对内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对外在国际范围内谋求自身利益、干涉他国内政的意识形态工具,就其性质来说,它是帝国主义的。

对内来看,资产阶级一方面把自己的利益说成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又欺骗、愚弄、剥削、差别化对待其他社会民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将“普世价值”奉为圭臬的西方国家在危机处理过程中丑态百出,上演了一出出荒唐的闹剧。与中国战“疫”所秉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及所展现的负责任大国形象不同,众多西方国家不仅没有将人民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反而借“自由”之名对中国抗疫举措冷嘲热讽、恶语相加,借疫情对中国污名化。这种做法使部分西方国家错过抗疫最佳时机,民众的生命健康权遭受严重威胁,“普世价值”的“非普世”性日益凸显。

对外来说,虽然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西方国家并没有停下以各种方式在全球推销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脚步,没有放弃利用一切机会来传播和渗透其意识形态的企图,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的“普世价值”是其意识形态的话语武器。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愈演愈烈,对中国等东方国家进行“和平演变”的图谋仍未改变,这是由其试图在全球建立资产阶级霸权统治的帝国主义本性决定的。“普世价值”由于被冠以“普世”之名而具有强烈的迷惑性,被错认为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共同价值”。它作为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表达的内在本质和服务资产阶级利益的真实意图被忽略了,其目的并非是号召全世界追求“共同价值”、共同应对时代危机和挑战这一点也被忽视了。冷战以来,由美国为首的北约国家策划发动或干预的诸多战争事实充分暴露了“普世价值”的帝国主义本质,应引起世界各国的警醒。可见,西方“普世价值”就其本质来说是帝国主义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根本性、原则性的区别。我们务必要认清所谓“普世价值”的帝国主义性质,坚决反对西方国家打着“普世价值”的旗号在世界范围内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或西方文明中心论,筑牢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根基。

二、 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鲜明对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础上,西方“普世价值”则以抽象人性论为理论基石,二者在特点上大相径庭。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注入新内涵,具有浓厚的民族性;既不屈从于其他价值观,也不会构成对其他国家价值观的威胁,体现了自主性。

1. 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具体表现为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英雄史观停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置于视野之外,而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意识作用夸大并绝对化。价值观念具有特定的主体性,并且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石,从这一理论前提出发,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社会层面的价值理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是如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决定历史发展走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国家层面的价值理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确立的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的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确立了人类迄今为止最先进的制度形态——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体。因此,人民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属性,人民立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鲜明的阶级立场和根本立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以消灭剥削制度为主要目标等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设计和要求,有效保障了平等、公正、民主等价值观的人民性与真实性。中国共产党是人民这一主体的领导核心,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指出:“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5]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改为民初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作国之大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涉人民福祉,承载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愿景,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体现在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各领域、各环节和全过程之中。“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6],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民性,印证了“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7],这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普世价值”存在本质差异。

2. 民族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实践,是在对民族复兴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考察中形成的价值共识。它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与时俱进,是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由国家到个人,承接历史传统、体现时代精神、连接未来的科学全面的体系。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具有契合性和一致性。“修身”“齐家”和“治国、平天下”分别是个人、社会和国家层面的要求。习近平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相联系。他指出:“从某种角度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是个人层面的要求,齐家是社会层面的要求,治国平天下是国家层面的要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8]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道德土壤,具有显著德性特征。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8]这不仅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属性,指出它不仅是个人品德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也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道德文化底蕴,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深厚道德土壤之中并在其滋养下发展壮大。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发展到今天已演化成社会主义道德,而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性底色,这与以个人主义为底色的“普世价值”存在本质区别。

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俱进,是时代精神的重要体现。价值从来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会随时空的变迁而变化。任何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都建立在该国特定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基础之上,与该国的时代特征紧密相连,反映特定社会形态和统治阶级意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取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时俱进的,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为现实依据,为回应和解决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价值观缺失、道德滑坡、行为无底线等问题而提出,与当今我国时代主题相契合。它的提出、培育和弘扬是在新时代对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 自主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性主要体现为,它既不会脱离自己国家的历史与时代条件而向其他价值观屈从,也不会将自身的价值观念强加给其他国家而形成对他国价值观的威胁。

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体现和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它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在看清西方“普世价值”本质的基础上拒绝向属于资本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西方所谓“普世价值”屈从,拒绝成为西方“普世价值”的信仰者、依附者、跟随者。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粉碎西方试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没有因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而像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一样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不仅能够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而且能够兼收并蓄,能够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并根据历史和现实发展的实际,将阶级性话语和人类性话语统一起来。中华文化的这种包容性加强了我国对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不否定和排斥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也不强迫其他国家和民族接受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更不会试图与“普世价值”一较高下,比较两者哪一方更能拥有世界性话语权。我们立足中国国情,葆有自己的特色,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 西方“普世价值”的特点

西方“普世价值”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具有抽象性;选择抨击对象时具有高度选择性并使用双重标准,具有模糊性;在本质上传达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诉求和话语霸权,具有扩张性。

1. 抽象性

西方“普世价值”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和出发点,无视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差异以及发展阶段的变化,通过抽象的逻辑演绎而生成。究其含义,从纵向来看,指的是一种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具有普遍适用性、永恒存在的价值,不会因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更替而发生变化。从横向来看,这种价值超越了国家、民族、种族、阶级的界限,也超越了宗教、信仰和文化的差异。然而,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普世价值”都具有虚伪性。

从理论上来说,根本不存在普遍适用、永恒存在的价值。价值是主客体的统一体,客体对主体是否具有积极意义,是否有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需要由主体进行主观判断。在阶级社会中,价值判断会带有明显的阶级性特征,不同的阶级主体对同一客体的价值判断结果往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此外,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即价值判断会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转移。因此,对客体价值的判断是具体的、历史的、带有阶级性的,并没有真正的“普世价值”,所谓的“普世价值”只能是虚假的命题。并且,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同时,价值观属于上层建筑,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而经济基础作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在根本上由该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率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所以,这些观念、范畴也同它们所表现的关系一样,不是永恒的。它们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9]因此,“普世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础上形成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特定价值观,这也就决定了广大非资产阶级民众被排斥在外。因而,“普世价值”在实践上也是虚伪的,它在自己的世界中都无法“普世”,更不可能普照世界。

2. 模糊性

西方“普世价值”的模糊性主要体现为它内在地包含并奉行双重标准,在宣扬所谓“普世价值”的同时却又对其进行背离和自我否定。当前,一些西方国家无视当今世界多元文化与价值观念并存的现实,试图将自身价值观凌驾于其他与之不同的价值观之上,采用各种手段向全球输出其价值观,而“普世价值”便是其常用手段。如果西方国家按照其对所谓“普世价值”的界定来推行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念,那么应跨越国家等界限普而广之,按照统一的标准统一执行。然而现实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在推行“普世价值”时,却亲疏有别、内外有分,一直奉行双重标准:对符合自身利益的价值判断或行动表示支持或赞同,对不符合自身利益的则表示反对;与此同时,西方国家会强制其他国家接受其“普世价值”,如果遭到反对,则会指责或污名化对方甚至对其进行攻击与制裁。这意味着所谓“普世价值”既可以为任何一个国家辩护,维护其政权的合法性,也可以攻击任何一个国家,消解其政权的合理性。

西方“仁义道德”的价值理念是在其国家利益的框架内运行的,不符合其国家利益的国家将被区别对待。美国等西方国家强势推行“普世价值”,妄图通过“普世价值”在世界范围内统一思想,为资本主义世界霸权的建立奠定思想和价值基础。这本身就是对各个国家及其人民平等发展权利的侵犯,也与所谓“普世价值”中的自由、平等价值观相背离、相矛盾。

3. 扩张性

“普世价值”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概念,而是在多重学术外衣包裹下以西方国家的政治与话语诉求为主体的价值观念。“普世价值”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垄断与政治信条,是西方强权政治为其对外扩张所做的包装,通过传播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念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如果不能看清“普世价值”的实质,则会落入西方国家的陷阱而不自知。“普世价值”长期被作为一种立足西方中心主义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话语武器和谋求自身利益的工具。自殖民主义时期起,西方国家便打着这一旗号进行殖民扩张,在全世界范围内占领殖民地、奴役殖民地人民。冷战时期,美国等西方国家打着这一旗号对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进而侵犯这些国家的主权并试图破坏其政权。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非但没有放弃他们的战略,反而变本加厉地推销其价值观念,并对不接受其价值观的国家和政府进行渗透、破坏甚至是颠覆。

西方国家宣扬“普世价值”是为了通过渗透等方式来消解与其价值观念不一致、利益不相符的国家的价值观,从而动摇这些国家的意识形态防线。“普世价值”尤其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贴上“普世”标签后,在全世界范围进行推广。由于他们坚持认为“普世价值”超越国家、民族、阶级和时间,具有普遍适用性,因而意味着非西方国家不能拒绝其价值观的输入,否则就会成为“地球上的异类”。而西方国家的目的无非是想要其他国家尤其是与其制度不同的社会主义国家接受其价值观念,并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成为西方国家的附属。苏联的解体与西方“普世价值”的渗透和其自身反意识形态渗透的失败密不可分,苏联最终也因此走上了亡党亡国的分化道路。

三、 实践前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背道而驰

践行符合我国国情、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代表资产阶级价值立场、鼓吹西方中心主义的“普世价值”不符合我国实际,必然会消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受阻。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前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国家治理大局发力,从三个维度设定发展目标,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腾飞。从国家发展方向来看,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为目标;从社会建设层面来看,以建设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现代社会为追求;从个人发展维度来看,以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为宗旨。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助力新时代价值共识的凝聚,并有利于将价值共识的精神力量转化为助推民族复兴梦想实现的物质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10]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我国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均衡发展,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正如习近平所强调的:“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11]四十多年的风雨历程表明,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获得伟大成功、取得伟大成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了正确的思想指引,作出了正确的道路选择,这是反对“普世价值”并与西方资本主义大国消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企图作斗争的结果。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勉励广大青年“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12],我们要以此为己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有效整合社会意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同心圆”[13],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2. 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践前景——民族复兴受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的特点、性质完全不同,如果在我国盲目推行“普世价值”,必将在实践中惨遭失败,导致民族复兴受挫。首先,透过国际局势我们可以看到,奉行“普世价值”的国家正陷入危机与混乱。不仅效仿西式民主的一些亚非拉国家没有走上他们预期中的良治之路,连西式民主的标杆性、典型性国家——美国也陷入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生性矛盾与困境之中,可见,“普世价值”带来的并非真实的“自由”“民主”和“人权”。在这一背景下,民粹政治和民粹主义正逐渐崛起和泛滥。其次,我们要看清“普世价值”的性质和西方鼓吹“普世价值”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深刻改变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使得价值观领域呈现出多元特征。在此背景下,“普世价值”以其迷惑性和虚假性扰乱人们的思想,从而冲击我国主流价值观。我们既要明晰“普世价值”是为资产阶级而非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阶级立场,也要把握“普世价值”排斥他国利益的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事实上,西方进行意识形态宣传和扩张,将“普世价值”渗透进我国,不是要推动我国发展进步,而是要消解我国民众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最终达到瓦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政权、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邪恶目的。最后,“普世价值”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特点不相适应。“普世价值”究其本质是以个人主义为指导思想的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价值观,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扩张的工具,即使它用异己本质的外观来掩盖自己的本质,这与以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本质区别,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相背离。代表资产阶级价值诉求的“普世价值”根本无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果让“普世价值”在我国自由泛滥,必定会造成社会混乱,导致国家政权颠覆,还谈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文系2020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习近平青年观研究”(项目批准号:BLX202027)、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普世价值’区别研究”(项目批准号:16JDKDB001)、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高校实践育人课题“高校实践育人评价标准体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N].人民日报,2017-10-28(4).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N].人民日报,2021-11-17(6).

[本文引用: 1]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N].光明日报,2018-07-12(6).

[本文引用: 1]

双好

从文化建设的视角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顾问、武汉大学教授陶德麟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4):13-22,72.

[本文引用: 1]

近平

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J].求是,2021(7).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 研究部署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

[N].人民日报,2022-05-06(1).

[本文引用: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6.

[本文引用: 1]

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05(2).

[本文引用: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本文引用: 1]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N].光明日报,2021-11-10(6).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

[N].人民日报,2021-08-18(1).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N].人民日报,2022-04-26(1).

[本文引用: 1]

守勇

试论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八个统一”

[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2):21-31.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