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22, 8(6): 16-21 doi:

专题研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1

李忠军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People's Spiritual Life

Li Zhongjun

编委: 牟世晶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忠军,法学博士,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摘要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要求和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原则和价值遵循。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出重要作用:一是通过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来建构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利益格局和伦理形态;二是通过确立价值观念核心来统合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共识和价值追求;三是通过注入精神力量来激发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信仰信念信心;四是通过提供文化引领来提升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精神生活 ; 共同富裕

PDF (1021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李忠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J], 2022, 8(6): 16-21 doi:

Li Zhongjun.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and Common Prosperity of People's Spiritual Life. Studies on Core Socialist Values[J], 2022, 8(6): 16-21 doi: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的中心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1]22促进共同富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促进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度统一,既要求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要求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意味着人民群众多样精神需求的有效满足、崇高精神境界的普遍生成、时代精神面貌的奋发昂扬、共有精神家园的深刻铸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价值和中国精神,高度凝结了全体中国人民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关怀。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思想道德基础、确立价值观念核心、注入精神力量、提供文化引领。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道德基础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念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马克思曾说过:“劳动力的价值规定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要素。”[2]199不同的社会生产关系决定了不同的劳动力价值规定,不同的劳动力价值规定又塑造了不同时代的“历史的和道德的要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在于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核心内涵主导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力价值规定,它反映在“观念的价值尺度中”[2]124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理解上的核心观念反映,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的集中表达,总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标准,充分诠释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理想,因此能够从思想道德层面建构起新时代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利益格局和伦理形态。

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建立在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上。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需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其中必然涉及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程度上的矛盾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的思想道德内涵体现了人民群众自身根本利益的普遍化要求。要想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夯实不同利益主体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引导人民群众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进而在实现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努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是个人的德、国家的德、社会的德,主要在于它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个基本价值立场,既高度统合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也继承并弘扬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传统美德,还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观,进而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人民群众提供了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开展精神生活的价值观念、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突出体现在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养的普遍提高上。思想道德素养之于个人精神境界提升、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文明风尚培育,都具有基础性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系统规定了人民群众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既能够构成指导和约束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正确思想道德标准,也能够构成推动和促进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崇高思想道德追求。如果离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约和引导,人民群众很难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砥砺自身的思想道德境界。只有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指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确保人民群众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才能不断夯实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思想道德基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观念核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征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承诺,能够确立起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观念核心。阶级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历史表明:“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4]550阶级社会的每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总是同时存在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要想调节“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4]551,必须有一套表征其意识形态价值承诺的价值观念核心,用来统一人民意志、形成思想认同和汇聚社会力量。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社会人们的精神生活中能够起到中轴作用,是决定一定社会人们精神生活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一个关键可能性在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501,精神生活属于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生活主要包括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它们本质上都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帮助人们建立起相互感应、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社会关系,就需要一个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来促成个体价值选择与社会价值规约和国家价值领航的多维互动。

根据这个精神生活发展规律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展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内核,鲜明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意蕴实质。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味着塑造人民广泛的价值共识和普遍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5]163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项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根本任务。如果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那么人民精神生活的开展就会莫衷一是、魂无定所、行无依归。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入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将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同时我国经济局势也将发生深刻变革,这必将导致社会意识领域出现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交流交锋交融的复杂态势。核心价值观的缺失将直接导致人们无法分辨是非曲直、认清善恶美丑,更难以形成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的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能否秉持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关乎社会意识领域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且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提炼和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文化沃土,顺应时代进步潮流,反映了人民深切期待。在这个意义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成为代表全体中国人民价值共识的最大公约数,也能够画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最大同心圆。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亟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和观念整合,澄清各种模糊认识,纠正各种错误思想,树立正面舆论导向,壮大主流思想阵地,使人民群众在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灵魂相契、精神相通、同心同德、团结奋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精神力量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个人民精神生活逐渐实现自由解放的历史过程,也是一场需要源源不断注入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的革命实践。马克思曾写道:“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4]17马克思认为“哲学”这个“精神武器”与“无产阶级”这个“物质武器”一经结合,“无产阶级”就会获得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4]14的精神支柱和行动向导。实际上,马克思所指的“哲学”是切中时代本质、面向现实问题和观照群众利益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这种“哲学”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准则能够与无产阶级的革命理想、生活需求和未来向往相契合、相融通,所以才能够为无产阶级创生强大的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1]44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价值层面具体呈现了全体中国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既揭示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谋求生存发展的最高利益,也寄托了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仍旧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还承载着新时代全体中国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美好愿景。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振奋人民群众的奋斗精神、前进动力、必胜信念,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注入不竭的精神力量。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一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来看,它总结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状态,凝练了人民当家作主、共创美好生活的殷切夙愿,概括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原则根据。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确保始终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引导人民群众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自强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创精神,教育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定力和价值自觉。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一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来看,它表达了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和发展模式的内在追求,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在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当代形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不断优化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开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形成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有助于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进行精神文化产品生产、创作、分享和传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来看,它明确了人民群众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强调了人民群众与祖国血脉相融、荣辱与共的深厚情感,阐释了诚实劳动、诚恳待人、信守承诺的人类道德传统,体现了社会个体之间和睦友好、守望相助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须找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结合点、着力点。这就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人民群众深入思考自己与国家、民族、社会、他人内在关系的普遍价值基础,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和把握自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进而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为人民群众提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支撑、精神动力、实践力量。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文化引领

马克思基于无产阶级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出“工人必须有时间满足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这些需要的范围和数量由一般的文化状况决定”[2]269。如果没有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就很难有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普遍满足。在这个意义上,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与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密切相关。可以说,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就是把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反映到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开展的各个方面中,体现到人民精神需要普遍满足的实际效果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精髓,不仅从整体上统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而且从具体上塑造着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精神风貌和道德力量。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精神生活丰富开展的文化引领作用,是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6]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灵魂,就谈不上人民群众拥有共同的情感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更谈不上人民群众实现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全体中国人民的民族之魂、国家之魂,需要用代表中华文化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铸塑。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说到底是面向人民群众思想灵魂的生活。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传承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高度凝练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还吸收借鉴了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链接着中华民族最牢固的精神命脉,积淀了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凸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特质,具有深厚民族性、天然亲和性、广泛包容性和时代先进性,因此能够深深根植在人民群众的心灵深处,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民群众开展精神生活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只有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熏陶和滋养人民群众的思想灵魂,更有效地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更好地完成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内在地要求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中华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全面建成。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7]“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5]168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只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中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才能呈现出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基因、突出优势和鲜明特色。在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应当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努力让全体中国人民都成为接受、学习、传承、弘扬中华美德与中华文化的主体力量。

本文系202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铸魂育人重要论述研究”(项目批准号:22JJD1000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本文引用: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本文引用: 3]

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4-05-05(2).

[本文引用: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本文引用: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本文引用: 2]

习近平

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8-05-05(2).

[本文引用: 1]

习近平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N].人民日报,2016-07-02(2).

[本文引用: 1]

/